时下,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采取“严把五道关口、搭建五个平台、探索八大路径”等措施,切实为当地乡贤会的发挥作用指明方向,提供了遵循。
严把五道关口,规范组建有了“过滤器”。
一是摸清乡贤底数,把好“入口关”。以村为单位组织摸清户籍或原籍在当地(指本村村民)或有姻亲关系在当地,以及在当地投资创业者中,品行好、有威望、有能力、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乡贤人士,建立乡贤人才信息库。
二是组建乡贤组织,把好“选贤关”。推荐的乡贤会会员须经过村党组织审核,并报乡镇(街道)复核。在坚持民主选举的基础上,把热爱家乡,服务家乡,善谋发展,能主持正义的人员推荐为乡贤会会长,配齐配强乡贤会领导成员。
三是明确职责任务,把好“定位关”。组织乡贤人士开展联谊活动,宣传方针政策,倡导文明新风,开展慈善公益事业,调解邻里纠纷,引智引才引资,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活动。
四是按照 “四有四全”要求,做好乡贤会规范化建设。并以县、乡镇(街道)为单位,采取集中和远程方式,对于乡贤人士政策理论、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培训,着力提升其履职能力和水平。
五是健全工作机制,把好“制度关”。 着力从乡贤会履职尽责、规范化建设、奖惩激励等方面,建立乡贤会参事议事制度、活动审批制度、财经管理制度、奖惩激励制度、情况通报制度和乡贤会社情民意收集、办理、反馈等制度。
搭建五个平台,互动交流有了“粘合剂”。
一是搭建“乡贤公益在行动”平台。列出乡贤会年度工作清单,围绕精准扶贫、基础设施、捐资助学、扶贫济困等方面办实事、好事,让群众有看得见、摸得着的获得感。
二是搭建“乡贤产业在引领”平台。根据乡贤人员在资金、技术等方面的优势,制定“一对一”或“一对多”产业帮扶方案,在乡贤的引领帮带下实现产业致富,并不断探索乡贤会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。
三是搭建“乡贤论坛在交流”平台。建立以“乡镇(街道)+乡贤会”和“村(居)+乡贤会”交流平台,通过微信群、QQ群、手机短信平台等,定期发布各类惠民政策,社情民意等内容,公布乡贤会工作动态,听取意见,建立日常的沟通交流机制,实现良性互动。
四是搭建“乡贤文化在演绎”平台。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认真挖掘乡村名贤资源,整理民族民间文化,延续传统乡村文脉,开发文化产品,通过道德讲堂、文艺表演、新媒体等多形式展示,唱好正气歌,树好正能量,传递好声音。
五是搭建“乡贤商会在融合”平台。以乡镇(街道)为单位将本地有识之士、正直之士、贤达之士和各乡贤会会长及骨干成员组建商会组织,实现“乡镇(街道)乡贤会+商会”的有效融合,精准发力,共谋发展,助推小康。
探索八大路径,乡贤发挥作用有了“指南针”。
一是和谐建村。由村“两委”和乡贤理事会组织,在广泛了解村民在公平正义、家庭和睦、村寨卫生等期望情况基础上,建立健全村规民约,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统一和跨越发展。
二是以德育村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,以举办“道德讲堂”为平台,定期邀请知名乡贤人士用身边人和事教育身边人,着力增强道德教育实效,培树村民良好的道德风尚。
三是智力助村。通过召开乡贤座谈会、村级年会、每月例会等形式,畅通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与发展的渠道,发挥乡贤智慧帮助村民开阔视野、转变思想观念和为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、尽智尽力。
四是民主议村。由村“两委”组织,定期邀请乡贤会会员代表参与民生资金使用、低保户贫困户评定、党务村务公开等村民关心的热点、难点工作,扩大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,切实加强监督,提高党务村务透明度。
五是依法治村。将懂法律的乡贤人士,选聘为村级“法律顾问”,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群众开展法律知识宣传、帮助维护村级公序良俗、协调邻里纠纷、引导信法不信访,实现小事不出组、大事不出村、难事不出乡。
六是产业富村。结合各村产业发展实际,探索“村两委+乡贤会+合作社、公司、农村淘宝”等方式,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领办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,助推乡村产业快速发展。
七是发展强村。继续巩固和深化农村党员干部家庭率先小康工程,发挥好能人引领、示范带动的作用,逐步走出一条强村富民之路,成为经济发达、村民富裕、文化繁荣、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。
八是帮扶在村。围绕全面小康目标,按照懂法律型乡贤联系信访户、经济实力型乡贤联系贫困户、思维开阔型乡贤联系产业户、专业技术型乡贤联系技能户的原则,采取“1+1、1+N”和“N+1”的方式结成对子,帮助区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。